戏剧奇人阮自华和阮氏家班

    中华阮氏网 2012年8月23日 万家姓


真正能称得上安庆戏剧鼻祖的,地道是一个业余票友,这就是晚明天台里一方乡绅阮自华。而近四百年来安庆戏剧的发祥地,则要称老城古巷天台里。天台里意取“天台迷路”的传说,《太平御览·幽冥录》中记载,剡县刘晟、阮肇共入天台山,迷不得返。十三日后,峰回路转,先得仙桃,食数只而不饥,后遇二仙女,资质妙绝。半年后两人方怀土思归。明万历年间,阮自华自福建辞官返归故里,在入康济门向北近双莲寺的一条窄巷置宅,与先期告老还乡刘尚志为邻,二者自得其乐,以“天台迷路”自称,渐渐传开,小巷也就易名为天台里。

阮自华喜诗赋,曾有《雾灵诗集》问世,善草书,墨宝多为识者收藏,但他更偏爱的,还是与他一起返回安庆的昆山腔。昆山腔原在元昆山(江苏)一带流行,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,伴奏乐器多为笛、箫、笙、鼓、板、锣等。明嘉靖年间经音乐家魏良辅加工丰富,在隆庆、万历年间流传各地,形成广泛的声腔系统。昆山腔曲调舒徐宛转,舞台动作优美,一时间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,其中阮自华更是不能自拔。回安庆后,他在天台里老宅子组建“阮氏家班”,声伎自娱,但同时为戏剧安庆的艺术长河,引进一道清新鲜活的溪水。随夜幕垂降,天台里阮家大屋高墙后面,鼓乐齐鸣,曲声飞扬,软软的江南戏韵,与日月流淌,渐渐融成安庆的流行时尚,变为安庆老城平民百姓闲时喜欢哼上几句的“时髦”。“云间倾六朝之绝,而皖上与之颉颃”,当年安庆老城昆曲流行的盛况,可以说远近闻名。

 

相关链接:

阮自华(1562~1637),字坚之,号澹宇,原籍桐城山(今属枞阳)。其父阮鹗,历官浙江、福建巡抚后,就在安庆建了邸第。阮鹗死(卒于隆庆元年)后,他的儿子自仑、自恒、自华都移籍怀宁县,买田建屋。自华住安庆西门外雾灵山。万历十三年(1585年)中举,二十六年中进士。
  自华初任福建福州推官(掌刑狱的官),再任江西饶州,后转户部郎,榷税山东德州,“著廉干声”。约在万历四十年前后,升任甘肃庆阳知府。庆阳是明朝“前七子”首领李梦阳的故乡,自华到任后,为他建祠宇,作《怀贤赋》,一则表示对李崇敬悼念,一则鼓励士人向学。四十七年,募建迎江寺。天启中休官在家。祟祯初,再起福建邵武知府,兴利除弊,不遗余力。不久,便因老病辞职回乡。后与同邑诗人吴应钟、吴应铉兄弟、刘忠岳等结“海门诗社”,筑中江(景行)楼于安庆镇海门外,以吟咏度过晚年。有《雾灵诗集》行世,他又擅长草书,人们当墨宝收藏,今潜山县马祖庵石坊“嘉平馆”3字就是他的手迹。与他同时的浙江鄞县著名诗人屠隆,写有《四君子诗》,赞扬冯梦桢、朱长春、虞淳熙和阮自华4人。

 


分享按钮>>日本阮氏回国拜祖
>>阮氏宗族对古代福建的三次重大贡献